十八书屋 - 耽美小说 - 流放三千里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7

分卷阅读17

    虎四处寻衅滋事向来都喜欢自己动手,被刘湛这么一说,也觉得老大亲自动手确实是太没面子了!

老大就应当指使手下去干架才对,就像他爹带人上阵杀敌一样!

“行,你们要是输了得给我下跪磕头!”郭东虎信心十足。

刘湛在心中冷笑,他一来就观察过郭东虎带来的人,一看就是虾兵蟹将,曹家兄弟轻易都能把对方撂倒的货色,刘湛唯一忌惮的只有郭东虎,先给他个下马威挫挫他的威风。

“头儿,我先上!”不需要刘湛说话曹壮第一个站了出来。

曹壮虽没有郭东虎胖,但体型也不小,而且身上都是扎实的肌rou不像郭东虎那般满身赘rou。

郭东虎带来的小弟们一看曹大壮站出来便有些怯场了,都默默的往后缩了缩,郭东虎随手提溜了一个人往前一推。“你去。”

那人便只能硬着头皮对战曹壮,毫不意外的打没三个回合就被揍趴下了。

郭东虎的脸色很是难看,又推了一人出来跟曹壮打,这会居然一个回合就被揍趴下了,接下来郭东虎不甘心的又推出两名小弟,均被曹壮兄弟打了回去。

“郭老大,按照咱们约定的武斗规则,你输了。”刘湛抱着手似笑非笑。

郭东虎的大脸盘涨得通红,去他的武斗规则,当即扑了上去要揍刘湛。

刘湛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出,方才曹鸣下场的时候,他已经跟曹壮使了眼色,一会由他们两人合攻郭东虎,只有傻子才会跟郭东虎一对一的打。

一时间场面混乱不已,刘湛收的小弟们全都一拥而上,打得是那个尘土飞扬满地翻滚。

郭东虎这人浑身是rou,拳头打在上面根本不痛不痒,刘湛只得改变策略用摔跤的方法攻他下盘。

北地民风彪悍,村与村之间的年轻人哪天不打架斗殴?村民都见惯不怪了,然而像这次这么声势浩大的还是头一回,很快便有人传到了刘学渊那。

“刘先生,你家小子又带人打架了,在晒谷场那边呢。”有好事者在刘家院前喊了一嗓子。

刘学渊黑着脸从屋里走出。

这场斗殴没有持续很久,刘湛刻意放了水让明面上双方打成平手,郭东虎撂下狠话说改日再来便气冲冲的离开。

这郭东虎的父亲去年被召回兵营里当把总,是齐云山里唯一有实权的百户长,刘湛不想把人得罪透。

刘湛回到家时,刘学渊正在门口等他,原本打了胜仗的少年们正兴高采烈的说笑这下全都蔫了。

五个少年被罚在院墙下举着手长跪。

“郭东虎也不过如此。”曹壮打了胜仗十分得意。

“你的武功比他强,但他身体壮。”张小满说。

“我再多吃一点也能这么壮。”曹壮不服。

虽然被罚跪但几个少年聊得兴高采烈,完全没留意刘学渊去而复返,结果就是又每人多罚半个时辰。

之后到了盛夏李氏生了,是个女孩儿,刘学逸给小女儿起名为岚,刘家女孩排辈是悦字,大名刘悦岚。

岚姐儿出生时刘学渊和刘学逸正好陪同吕树生进武源县城赶考,这是刘学渊第一个应试学生自然十分重视。

在大楚考县试需要考两次,一次正试一次复试,三日之后放榜通过的便是秀才。

大楚的秀才并无什么阶级特权,诸如见官不拜免田税等等特权只有举人老爷才能享受,但只一点便让所有庶民百姓趋之若鹜,只要考过了秀才便能任浊官,也就是九品以下不入流的小官吏。

当今天下从周起便有荫恩世袭的惯例也有捐官的惯例,只要花点钱便能父死子替,只要当官哪怕是一个不入流的浊吏都能成为豪强,这一观念已经深入大楚百姓,因此仅仅是一场县试都能引起四方重视。

三日后放榜,吕树生考上了秀才!

此事在通天峰十里八乡可谓是轰动一时。吕树生一个寂寂无名的富户之子,瞬间被大家所熟知。

吕水桥父子带了一车礼品敲锣打鼓的到刘家叩谢恩师,礼品里除布匹粮食生rou之外还有二十两银子,刘学渊本想婉拒,吕水桥父子说什么都不肯收。

吕树生考上秀才之后,刘学渊的名声也在当地宣扬开来,几乎隔日就有人慕名而来求学,见了刘学渊便喊先生,见了老太太便喊老夫人,简直没把刘家捧上天去。

起初刘学渊想要婉拒,毕竟他是戴罪之身,总觉得自己愧对为人师表的身份。

倒是刘湛动了心思,如今刘学渊小有名气,开办学堂也不失为一条出路。

来求刘学渊的都是底层老百姓,也不怕会引起皇帝注意,再说了皇帝光顾着打仗也管不了他们了不是?

刘学渊本人是完全没有开学堂的心思,但是架不住刘湛先给老太太洗了脑,又三不五时的怂恿全家人,而最终让刘学渊点头同意的理由却是因为刘学逸。

别看刘学逸现在自暴自弃,其实他也有秀才的功名。

刘家风风火火地动了起来。

先是花了四两银子在刘家屋后圈了一块空地,因着刘家是军户他们现在住的房子算公家的,这自己花钱买的地便算私产,可随刘家自行买卖处置。

买了地接下来是盖房子,在山上盖房不用花钱买材料,只需要给帮忙的乡亲们管两顿饭。

刘学渊按四合院的样式设计,用泥胚做外墙稻草盖顶,虽然简陋但是样式周正。

正屋为真知堂给一心考科举的学子上课,东厢为蒙学堂顾名思义给孩子们上课用,西厢隔了三间房做宿舍,里面盖的是大通铺一间房可住十人,门廊左边角房是厨房,右边角房是学子的公共书房。

刘学渊给学院命名为云中书院,当云中书院的牌匾挂上大门,在这穷乡僻壤的山村里也颇具气势。

刘家选了个黄道吉日祭拜天地。

当天天苍村附近十里八乡的乡亲都来了,这可是齐云山上的第一间学院,附近几条村的百户长都亲自带了礼过来恭贺,甚至沛县令也差人送来了贺礼。

这一天,刘学渊三兄弟都穿上新做袍子,白色的道袍外套黑色的无袖襟衣,头上带黑纱绾巾,标准的教习装束。

虽然都是普通布料,但就这通身的气度已是折服了所有人,刘学渊脸上也出现久违的自信。

云中书院第一批招收的学生有二十四人,因为来求学的全是普通百姓,刘学渊并没有定下很高的束脩,可以给钱也可以给粮食。

刘学渊又给云中学院定下一系列的规矩,住在附近乡村的学生可以走读,每日按时来上课便行,干粮自备。

至于寄宿的学生,书院按月收五十个铜板的床位费和三百个铜板的伙食费。

学生笔墨纸砚自备,蒙学堂暂时不需要笔墨纸砚。

相比其它县城的学院,云中书院的入学